考研逻辑写作实例解析: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经验技巧点拨

作者:原编    责任编辑:上海MBA教育网    2019-04-20

学员习作:

受教育程度高,整体素质就高,进而适应能力就强了吗?即使如作者所言整体素质高,适应能力强,也未必能得出大学生更容易就业。因为适应能力和就业之间没有没有什么必然性的关系,所以其论证是有待商榷的。并且当前很多大学生因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而依然无法就业,因此大学生并不比其它群体易就业。

这段学员习作很幸运的包含了几个禁忌的大错:

问题一:问题罗列。

即在一段中罗列出多个谬误点,如"(1)受教育程度高,未必整体素质就高;(2)整体素质就高,未必适应能力就强;(3)适应能力强,未必更容易就业。"一段中指出三个问题,导致自己会不清楚到底应该针对哪一点来展开质疑和分析。

【方法点拨】后期写作大家在一段中只指出一个谬误即可。

问题二:以评代析。

即只是单纯的评价,而缺少充分的理由。如"因为适应能力和就业之间没有没有什么必然性的关系,所以其论证是有待商榷的。"单纯的评价而缺少分析,不足以说明论证者的问题具体在哪儿,导致自己的论证力度不强。

【方法点拨】后期大家在分析的时候应该将评价展开,将论点和论据之间缺少或者忽略的东西补充上,尽可能的分析的详细一些,让读者读完后能够充分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。

问题三:驴唇不对马嘴。

即理由与谬误不匹配。如"当前很多大学生因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而依然无法就业"跟前面所说的适应能力强而容易就业间毫无联系,又怎么能够质疑其论证过程呢?

【方法点拨】后期写作时需要针对于该段中指出的缺陷来进行分析并给出理由,切勿跑偏。

问题四:表达新观点。

即不是质疑论证过程,而是反驳论证者的观点。如"大学生并不比其它群体易就业。"这不是在质疑论证者的观点,而是在反驳论证者的观点,把文章写成了驳论文,这与考试大纲是相悖的。

【方法点拨】大家写作时要找出论证者论证过程中的问题,可在写作中多运用"未必能得到、可能得不到、怎么能得到"等表示质疑的词,切忌提出相反的观点来加以论证。

写作是不是很简单呢?你学到了吗?

MBA资讯网友情提示:以上就是MBA资讯网MBA频道为您整理的"考研逻辑写作实例解析: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经验技巧点拨"相关内容

版权声明
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上海MBA教育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上海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上海MBA教育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上海MBA教育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,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关于我们

澄明信息传媒,得力贴心服务,
立足搭建可信赖的教育资讯平台。

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