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MBA考研:为什么做题总是错呢?

作者:原编    责任编辑:上海MBA教育网    2019-08-15

一、为什么易错?

1、易错,是因为对知识点的熟练度不够

所谓熟练度,就是做的题不够多,对知识点掌握不够透彻,做题时眼高手低,看答案自己可以看得懂,换成实际操作就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。

解决方法:把考研公共课的基础知识认真复习一遍,力求掌握每个知识点。每一道考研题目,反复练习至少3次,并且每次都思考总结,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。

2、易错,因为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

有些考研题目,考生认为自己会做的,因为平常做对过,只是考试错了,但很可能是你们只看过1-2次,有一个模糊的概念,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,并没有深究。

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,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,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。

解决方法:试着去讲解题目,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,说明确实理解了。通常在讲解的过程中,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。

3、易错,因为平时习惯有问题

很多考生做考研题目不认真,不检查,不打草稿,不写步骤等等,这些都是让考生易错的不好习惯,有的考生的书写习惯,可能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。

有的考生做题喜欢跳步骤,不但容易错,还有可能计算最终结果错误,导致失掉应有的步骤分。

解决方法:做考研公共课题目时,先在草稿纸上计算一下,再把答案写在试卷上,其实,在书写步骤的过程中,其实是对你的计算又检查了一遍,增加了正确率。

4、易错,因为正确率不高

我们大家都有在WORD文档中打字的经历,回想一下,每个词每个字都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?这就是正确率问题。

如果平时做考研公共课题目力求"一遍做对","每遍都提升",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,这需要用心投入,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,如果做错了,觉得"没关系",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。

另外,准确率还和"做题量"以及"题目类型"有关。

解决方法:每次做考研公共课题目都要认真对待,提高准确率,争取会做题,建立错题本,也可以给自己制定训练的规划。

二、总体该怎么做

1、找出错误根源

在做练习题的时候,不是说做的题越多越好。如果只做题,不反思,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,那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大量的题目,还有什么意义呢?

首先,当我们出现错误时,一定要仔细分析自己犯错的原因,给错误分类,并不断反思该用哪些方法来避免错误。

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,刷题的精髓不在于题量,而在于我们在错误中不断反思,从而掌握答题所需的知识和经验技巧。

错误根源上面提到的四点以及逻辑思维方式与出题人的不相符,逻辑不相符需要多去分析试题,摸索出题人的思路。

2、考研公共课错题本的格式(建议)

(1)原题抄写:抄写题目要认真,重点条件做上标记。如果题量过大,可以剪下原题,贴在错题本上;或者由父母抄录题目(仅题目而已),但是由孩子自己重新解题并总结。

(2)错误过程:当时怎么写的就怎么原样抄写在错题本上,如果当时没写,可以留白。

(3)分析反思: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(计算错误、思路错误、理解错误、审题不清等);注明相关的知识点、涉及的公共课思想及所使用的解题方法。

(4)正确过程:规范地写出正确的步骤,无论中考还是高考,都会出现因书写不规范而丢分的现象。"会而不对,对而不得全分。"这强调公共课语言的规范性非常重要。另外如果一道题有多解,可以写出多种解题方法,有的题目可以多空出几行,为了以后看题目的时候补充新的想法。

注:这四个内容应该使用多种颜色的笔区分开。我们的大脑对颜色等有对比的事物记忆效果更好,黑、红、蓝等各种颜色的笔会给我们带来视觉冲击。

3、巩固基础知识

(很重要,基础!终有一天你会知道这不是一句空话)

很多同学会说做题老是出错,可能是基础功不扎实,要想提高正确率,必须把知识点彻底吃透弄懂,不要存在知识盲点。

这样的话,正确率能保证在百分之七十至八十,剩下的就需要我们在做题过程中逐渐向出题人的逻辑思维靠拢。

版权声明
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上海MBA教育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上海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上海MBA教育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上海MBA教育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,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关于我们

澄明信息传媒,得力贴心服务,
立足搭建可信赖的教育资讯平台。

官方微信